为全面贯彻落实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和公路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省嘉峪关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在巩固2021年度干线公路桥梁管养提升专项行动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桥梁管养工作中的短板和弱项,坚持问题导向,重点从落实责任、落实资金、落实队伍、落实措施、落实安全、落实保护等六个方面入手,持续推进公路桥梁管养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桥梁养护管理规范化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落实责任,进一步构建完备的管养职责体系。一是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中心两级持续推进桥梁管养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做到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保障专项行动有部署、有落实。二是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建立覆盖两级主要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的“一桥一卡”责任清单,细化分解职责到部门、到个人,构建“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三是严格落实桥梁三级挂牌制度,靠实桥梁管养责任,切实强化桥梁安全运营工作,由中心主任、分管领导和养护单位行政负责人分别挂牌10座重点桥梁,按期进行检查督促,对存在的问题明确整改措施,及时安排处治。
落实资金,进一步用好桥梁专项养护经费。一是在安排日常养护资金时结合实际情况落实桥梁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和日常养护资金。二是严格按照《小修保养计量支付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进行计量支付,不合格的项目不予计量,严禁挤占、挪用日常养护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三是严格养护工程资金管理,规范变更审批程序,通过监理复核、现场办审核、项目办审定三方参与机制,做细做实工程计量程序,确保工程资金有效支出。
落实队伍,进一步提升养护管理技术能力。一是结合自身实际对桥梁工程师队伍进行了优化,聘用桥梁工程师18名,桥梁工程师队伍稳定,满足桥梁养护管理需要。二是扎实开展培训工作,强化有关桥梁养护规范标准、设备运用、病害识别、检查评定及维修加固技术方面的培训和实战性演练。全年组织、参与各类培训56学时。三是按照“职能归位、职责落地”工作要求,成立了构造物维修队,并分批次安排近五年新入职的专业技术人员脱产参与养护工程施工,与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同吃住、同劳动、同管理,锻炼提升技术人员的实践能力。
落实措施,进一步提升桥梁养护质量和效能。一是结合桥梁定期检查数据和春季路况调查结果,按照施工图设计深度制定了2022年桥梁小修保养实施方案,为年度桥梁养护工作的实施奠定扎实基础。二是利用 “职能归位,职责落地”中集中“两项资金”的有利时机,通过工程项目的方式集中处治了一批桥梁病害,有针对性的对桥梁进行全面预防养护。三是以“独立模式”和“独立+劳务派遣”开展桥涵日常养护工作,使各养护单位由“监管方”回归到“施工方”,避免了以包代管、责任主体悬空等问题的出现。四是通过落实技术交底、明确质量验收标准、现场跟班指导、关键工序旁站、严把原材料进场、严格计量支付、创建养护示范桥等措施有效提升养护质量。
落实安全,进一步强化巡查检查和隐患排查。一是严格落实例行检查制度。全年共组织开展桥涵经常性检查6次、震后隐患排查5次,汛期安全隐患排查4次、定期检查1次,及时掌握桥涵运行状况,确保桥涵整体运营良好。二是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做好机械和人员的安全防护,严格按规定布设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影响,保证过往车辆通行安全,全年无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三是积极组织开展桥梁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进一步锻炼应急队伍,提高桥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落实保护,进一步健全常态化联席保护机制。一是认真执行《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和《桥涵养护规范》等相关规定,根据桥梁养护等级及时开展桥梁日常巡查,强化桥梁安全保护工作。二是养护单位每月召开一次“一路五方”联席会议,中心每季度召开一次“一路五方”联席会议,将桥梁安全保护工作纳入议事范围,安排部署联动工作,分析研判桥梁运行安全形势,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坚决查处危及公路桥梁安全的活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抓好治超工作。三是对桥涵检查门和隔离栅进行全面维修,同步整治桥下空间,增设检修通道,清理喷涂彩绘,将桥梁安全保护工作落实到行动上来。
下一步,省嘉峪关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将继续以全面落实桥梁养护管理十项制度为抓手,在强化桥梁养护闭环管理、打造桥梁养护规范运行体系、提升桥梁养护专业水平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使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面推进“职能归位、职责落地”工作添砖加瓦。
陇ICP备16003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