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地域狭长,东西跨距1600多公里,是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大通道、大枢纽。针对全省地质环境复杂、干线公路重载交通多、群众美好出行需求高,但养护资金和路网分流条件受限的客观现实,全省交通养护部门树立系统观念,不断推广施工材料、废旧材料再生和综合利用,推动公路建管养协调发展,实现全寿命周期发展效能最大化。
开发利用钢渣
持续推广绿色养护新材料
经过加工处理后的钢渣骨料在压碎值、磨光值、磨耗值、粘附性等路用指标方面均优于本地石料,且较碎石便宜,是良好的筑路材料。
△G30连霍高速嘉峪关至酒泉段钢渣薄层罩面施工现场
依托省科技厅对甘肃省绿色智慧公路交通创新联合体“靶向扶持”的首个科技重大专项《甘肃省绿色智慧公路应用及示范研究》,嘉峪关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联合酒钢集团、省公路交通建设集团开发了全粒度钢渣综合利用成套技术,成功铺筑钢渣微表处、超薄罩面、沥青玛蹄脂碎石面层、固废胶凝材料基层,在G331线大霍项目实施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固废胶凝材料公路应用工程,消纳固废约4.4万吨。
4厘米厚SMA-13钢渣罩面施工钢渣路面抗滑衰减速率是普通路面的50%。经后期观察和测算,钢渣路面质量稳定,降低工程造价3%左右,环境和经济效益显著。《钢渣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高等级公路路面结构层中的应用技术研究》荣获2021年度甘肃省公路学会技术开发项目二等奖,目前正在编制甘肃省地方标准《耐磨钢渣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打造品质工程
提高材料、结构的耐久性
为解决或预防当前中小跨径桥梁(8米至20米孔径)存在的薄铺装、狭铰缝、单板受力,以及材料耐久性差、腐蚀劣化严重、闭口等各种病害,研发单位抽调桥梁专业和材料专业的创新人才骨干组成专项研发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UHPC材料的新型桥梁结构-轻工字梁(新型长寿命高韧性UHPC轻工字梁组合结构),具有轻巧、绿色、安全、耐久、造价较低等各方面优点,适用于新建和养护等各种应用场景。
△ UHPC 轻工字梁新结构桥梁建造关键技术及养护工程示范应用
在材料方面,此种技术采用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结合材料的超高强度和超高韧性性能,制备的工字梁组合结构累计碳排放降低60%,结合梁高降低,进一步降低了路基填高且旧桥拆换时无须调坡顺接,也有效降低了工程总体造价。其力学性能、韧性指标和耐久性能是普通混凝土几倍至十几倍以上,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储备和极强的复杂地形适应性。
做好混凝土防护
打造安全品质工程
混凝土是现代工程的主要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环境下、各种结构的建筑中,尤其是在道路、桥梁、隧道、民用建筑等工程中使用量巨大。在公路工程中,混凝土腐蚀对桥梁的影响尤为典型,会造成桥墩、边梁、底板和防撞墙等多个部位的腐蚀,严重时甚至会对桥梁结构安全产生重大威胁。
针对这种情况,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出了水性硅烷浸渍乳液产品,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和渗透性。自研产品关键技术指标达到了国内外同类型产品的同等水平,与同类型产品相比,具有更好的耐碱性和抗盐冻性,更适用于盐渍土地区。产品适用于混凝土桥梁多个部位,同时也可以用于边坡等部位的防护,同时独具特色的彩色体系还可以用于混凝土结构外观的美化,且施工工艺简单,在高温或低温下均可施工,施工方法多样。目前已在多个新建和养护项目中进行了应用,涂装后混凝土表现出明显的疏水特征。
下一步,甘肃省交通运输系统将持续秉承“传承、创新、引领、提升”的发展主题,按照“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以技术创新的“聚变”,加速推进路况水平的“量变”和服务效能的“突变”,努力当好全省交通发展大提速、大升级、大畅通的养路先锋,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甘肃方案。
陇ICP备16003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