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甘肃省嘉峪关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内交通动态  
如何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经验做法看这里
来源:省交通科技通信中心  作者:  日期:2023-08-21  点击数:

    8月20日

    甘肃省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

    在平凉市召开

    天水市、崇信县、清水县、成县、安定区、甘州区

    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他们是如何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

    请看这里

    ……

    天水市

    天水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高位谋划推动,打造乡村振兴“快车道”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带”。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2073公里,113个乡镇和2491个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清水县、麦积区、秦州区、张家川县4县区先后创建为“四好农村路”国家和省级示范县,秦安县入选2023年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单位。

    近年来,全市累计建成自然村(组)道路3144公里,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率达98.9%。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创建“五位一体”综合服务中心17个,全市注册农村公路路长3222人,“分级管理、责权明晰、责任到人”的农村公路“路长制”管理有效运转,“部门联动、联合执法、综合治理”的公路治理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深入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打造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创建县1个,示范线路12条、示范点7个,以农村交通运输集约化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支撑乡村产业发展。

    崇信县

    近年来,崇信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实现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公交车辆、村庄巷道硬化、道路监管养护“四个全覆盖”,荣获“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全域化”建设。按照“一张蓝图绘路网、一个标准抓建设、一套体系强保障”的要求,实现了乡镇通三级路率、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率、一二三类桥梁占比率“三个100%”。同步建设了一批助推产业发展的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

    “精细化”管理。围绕“畅安舒美”目标,推行农村公路“共管、联管、常管”模式,建立了“巡查、反馈、协调、处置、督查”闭环的“路长制”管理机制,构建网格化管理格局。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

    “常态化”养护。推行“人工+自动化”检测,实现路段高效、全面、精准检测,为病害处治提供决策依据,大力实施养护工程。扎实开展“五美六清四化”路域环境整治。

    “多样化”运营。围绕人畅其行、货畅其流,推动交邮深度融合。建立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行政村为“神经末梢”的公共交通体系和物流体系,实现了79个行政村通客车全覆盖。

    清水县

    清水县为有效破解农村公路线长面广、管护难度大等问题,首创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管理机制,该经验做法入选交通运输部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坚持党政主导,路长制实现路长治。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路长制”工作领导小组,逐级设置县乡村三级“双路长”438名,设立路长公示牌327块,每条农村公路配备“管家”,形成“政府主导、分级管理、责权明晰、责任到人、齐抓共管”的公路管护长效机制。

    坚持管建并重,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实行“巡查-处置-督查-通报”四项工作流程,分类施策推进道路治理。建立联席会议、信息报送、督导检查、问题督办、验收考核五项工作制度,强化资金落实、管理机构、队伍建设、智慧交通、示范引领、宣传引导六项保障措施,走出了一条“路联管、路共管、路常管”农村公路管理新路子。

    坚持统筹规划,不断拓展“路长+”效应。拓展各级路长工作职责,当好项目建设质量监督员、乡村建设联络员、产业发展帮扶员、人居环境整治指导员、生态建设守护员、文化旅游宣讲员。助力建设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40个,打造公路景观节点180余处,形成干线公路“一路多景”、农村公路“一村一景”的公路绿化和美丽乡村示范带。

    成县

    近年来,成县在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的基础上,抢抓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机遇,在运营好农村路上持续发力,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客货运输服务体系,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不断拓宽农村客运服务渠道,构建农村客货运输新格局。

    拓展客运站服务功能。建成了占地2000平方米的寄递包裹分拣中心,实现全县社会快递“统仓统配”。建成了客货邮成县汽车站综合服务中心和客货邮众益公交站综合服务中心,开通16条客货邮班车、公交车寄递包裹配送业务。建成了16个集客运服务、快递物流、供销、电商等于一体的乡级客货邮综合服务站,全县乡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100%。建成43个集邮政包裹、快递服务、电商供销、便民代购为一体的客货邮村级综合服务点,利用村村通客车运输优势,逐步实现所有乡镇行政村农村物流服务全覆盖。

鼓励符合条件的交通运输公益性岗位人员参与寄递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加强中转辐射服务能力。

    深度融合县内菜鸟、极兔等寄递物流平台,积极整合邮政、供销、快递物流企业运输资源,把县内公交、班线、区域经营客运车辆富余运力并入客货邮融合运输体系,实行“量大走货车、量小走客车”优势互补配送模式,建成了县乡村三级客货邮融合发展体系。

    安定区

    近年来,安定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总量控制、尽力而为的原则,将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纳入乡村建设“五大行动”,全面推进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构建“广覆盖、深通达”的农村交通网络。

    聚焦政策指导、梯次推进、综合能力“三个引领”,根据人口规模、产业发展、路网衔接等因素,综合考虑建设存量和政府资金配套能力,梯次规划建设时序,合理确定建设计划。

    强化政府统筹、属地责任、资金配套“三个保障”,按照“政府主导、部门主抓、协同共建”的原则,形成工作合力推进建设。围绕乡村特色和村庄规划,属地乡镇、村社确定年度建设项目,落实项目前期工作,动员群众参与建设,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严格技术标准、质量监督、常态督导“三个关键”,把好设备审查关、安措落实关、材料进场关、过程跟踪关、检测验收关,安防、防排水设施执行“三同时”,应设尽设、配套完善。强化资金筹措,加快项目建设促进有效投资,近三年累计争取省级补助资金29260万元,通过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整合涉农、债券等多种资金渠道配套资金45040万元。目前,共建成自然村组道路726条2204.62公里,实现1434个自然村(组)通硬化路。

    甘州区

    近年来,甘州区坚持以“四新技术”推广应用为重点,助力“四好农村路”可持续发展。

    全深式基层就地冷再生新技术。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农村公路改建和养护维修工程,目前改造农村公路123公里,节约资金约1050万元,累计缩短工期至少1800天。主要优势是节约投资、缩短工期、减少建筑垃圾,且不提高路基高度,平交道口和入户路口易于顺接。

    循环利用高速沥青路面铣刨料新材料。该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中、小型汽车或农用车为主的产业道路,目前铺筑23公里。主要优势是成本低、工期短,经济性、环保性较好。

    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新工艺。针对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占比大,且建成年代久的特点,研究应用“白改黑”工艺实施养护维修工程。主要优势是施工周期短、建筑垃圾少、强度好、耐久性好、养护改造施工成本低。

    快速检测和信息化管理新装备。在农村公路建设、养护项目中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推广使用最准确、最快速、最高效的技术设备。一是使用红外光谱分析快速检测设备把好沥青材料进场关;二是使用自动化综合检测设备把好建设项目中间验收和交工验收检测“质量关”;三是使用农村公路信息化管养新系统,支撑农村公路养护决策、计划、预算安排以及考核督查。


甘肃省嘉峪关公路局微信
(请扫描二维码关注)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Copyright@甘肃省嘉峪关公路局 版权所有

陇ICP备16003024号-1


地址:嘉峪关市建设东路802号 邮编:735100

甘公网安备 62020102000057号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