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目标。”人民群众想的就是我们要干的,群众的难点热点就是我们的工作重点。近年来,嘉峪关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绿色、低碳、环保”号召,针对S215超期服役、桥梁荷载不能满足公路通行需求、路面病害复杂的问题,践行全寿命周期养护理念,将全面养护、预防性养护、精细化养护贯穿养护生产全过程,路况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哈山桥改造前后对比
着力打造优质工程。近年来,嘉峪关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不断提升路况质量,投入5150余万元实施了S215线养护维修工程,将K191+189-218+200段共计27公里砂砾路面改建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实施了S215线K124+769祁青桥、K283+239哈山桥、呼兰桥等5座危旧桥梁改造工程,桥梁荷载等级逐步提高。通过对路面和桥梁的提升改造,公路通行能力显著增强,沿线群众满意度日益提升,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交通保障。
砂路变油路前后对比
铣刨料+乳化沥青油路修补
科技赋能公路养护。S215线地处祁连山区腹地,海拔高、气候寒冷,传统的热料油路修补工艺运距远、成本高,质量控制难。嘉峪关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科技创新,主动探索了乳化沥青+铣刨料冷拌技术,研制了沥青混合料热再生箱,自主实施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维修4460平方米,较好地破解了S215线油路修补难题。S215线K256+100-K274+790段混凝土路面破碎板、板角断裂、错台、裂缝等病害突显,联合甘肃省养护技术研究院采用共振碎石化将原混凝土路面作为基层使用,探索混凝土路面裂缝等病害处治,首次使用橡胶混凝土路面和橡胶纤维混凝土路面3000平方米。以上举措,既利用了废旧材料,又有效改善了道路通行质量,使得S215线祁青乡段的路况大为改观,助力沿线企业及村镇经济发展。
E碎封对比
构建绿色养护格局。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路为目标,在S215线黑山湖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路段道路两侧栽种红柳、沙枣、小叶杨4453株,在改善道路通行环境的同时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以简化工艺流程为导向,在S215线原有沥青路面返砂路段采用“就地冷再生+E碎封”方案处治返砂路段共计26000平方米,该工艺减少了环境污染,节约养护成本,提高了修补质量。
绿化
经过长期的努力,如今的S215线安全畅通,两侧草地青青,繁花似锦,一步一景,美不胜收。曾经遥不可及的“土达坂”“吊达坂”,如今也已“天堑变通途”,俨然成了“网红打卡地”,吸引着大批游客观光旅游。沿线群众都说,路变好了,更有兴趣出来玩了!看着他们兴奋的表情,看着那一条条蜿蜒曲折的公路,作为公路人,一切都值得了!
强国建设,交通先行,下一步,嘉峪关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理念为指导,践行“八棵树精神”,牢牢树立“以路况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在养护生产全过程践行全寿命周期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的需求和向往。
陇ICP备16003024号-1